清明時節,龍陽鎮以“防”為先、以“實”為要,高位統籌、精準布防、創新服務,構建起“人防+技防”“管控+引導”的全鏈條山林防火體系,同步推進移風易俗,讓文明祭祀蔚然成風,為綠水青山筑牢安全屏障。
完善機制,織密防火“安全網”。該鎮黨委政府將山林防火作為“一把手工程”,成立以書記、鎮長為總指揮的山林防滅火指揮部,下設7個工作組協同作戰。各防火卡點嚴格落實值守制度,人員到位、責任到人。針對重點山林區域,優化調整應急隊伍,完善人員、管理及保障機制,實現全方位、無死角防控。科學繪制《森林防火布防圖》,采取幫包領導+包村干部+村級力量“1+1+N”的工作機制,在景區及17個村級進山路口設立29個“雙卡雙崗”值守點,配置消防水桶、風力滅火機等設備,對進山車輛和人員進行嚴格火源排查。動員各村設立文明祭祀集中焚燒池,配備專職監管員,實現祭祀火源集中管理,有效降低火災風險。
宣傳引導,樹立祭祀“新風尚”。該鎮在全鎮沿山主要道路、墓區、景區等重點區域,懸掛宣傳條幅、粉刷墻體標語、設置公益廣告和防火警示標志。借助微信公眾號、微信群等平臺,推送火險預警、火災案例、文明祭祀等信息,“村村響”廣播每日循環播放,宣傳車巡回穿梭宣傳,廣泛普及文明祭祀和山林防火知識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,開展“移風易俗過清明、文明祭掃樹新風”主題宣講30余場,組織志愿者在重點區域發放《文明祭祀倡議書》8000余份。在龍山墓區設立“鮮花置換點”,志愿者們開展“墓碑清潔描紅、代寫寄語、代為祭掃”等暖心服務,以實際行動引領文明祭祀新風尚。
強化應急,筑牢防火“安全墻”。該鎮組織開展消防技能培訓和山林防火消防應急演練,有效提升相關人員防火滅火和應急處置能力。督導組深入各村山林防火重點部位,對人員值班值守、滅火器材配備、野外火源管控等工作落實情況進行檢查。組建50人的鎮級防火應急隊伍,56個村均成立應急處置分隊。采取“人防+技防”模式,組織340余名基干民兵、鎮村干部、志愿者等開展網格化地面巡查,利用無人機對龍山景區、龍山墓區等核心區域實施全天候空中監測,確保火源早發現、早響應、早處置。